PRODUCT CLASSIFICATION
频谱分析仪的核心原理
频谱分析仪的核心原理是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进行分析,基于傅里叶变换理论——任何时域信号均可分解为不同频率、幅度和相位的正弦波组合。其主要实现技术分为两类:
FFT(快速傅里叶变换)分析仪
直接对时域信号采样,通过FFT算法计算频谱。
优点:适合低频窄带宽信号分析,精度较高。
局限:受ADC采样速率限制,高频信号处理能力弱。
超外差式分析仪(主流方案)
通过混频技术将高频信号降频处理,流程如下:
中频滤波器提取目标分量,其带宽由分辨率带宽(RBW) 控制:
信号经放大、包络检波提取幅度,再通过视频滤波器平滑数据。
RBW越窄,频率分辨率越高,可区分相近信号。
RBW变窄会延长扫描时间(与带宽平方成反比)并降低底噪。
输入衰减:信号经可调衰减器防止过载损坏器件(衰减可能降低信噪比)。
预选滤波:低通滤波器或预选器滤除高频干扰,避免带外信号引发混频失真。
混频转换:输入信号与本振(LO)扫频信号混频,生成和频与差频(中频信号)。
示例:中频频率 = |射频频率 - 本振频率|。
中频处理
显示输出:频率轴由斜波发生器控制,幅度以对数/线性标度显示。
RBW(分辨率带宽):
窄RBW可分离邻近信号(如1004MHz与1005MHz),但增加扫描时间。
现代数字中频技术可将RBW降至1Hz(需FFT模式加速)。
参考电平:
设置过高会淹没小信号,过低则导致大信号削波;建议比实际信号高10dB左右。
衰减器:
手动调节衰减值可平衡大/小信号测量,避免非线性失。
方波频谱分析:
方波由基波+奇次谐波组成(如10MHz方波含30MHz、50MHz等分量),频谱呈离散峰值,验证傅里叶分解理论。
技术演进:现代频谱仪融合超外差与FFT技术,支持从低频到毫米波的全频段分析,并集成时域、调制域分析功能
返回列表